首页 头条 展会 科技 产经 行业 生活 图片 视频 全国 手机版
融资 经济 融资 金融 银行

创新融资模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未知 作者:wangke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28
摘要: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农发行的使命职责,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如何贯彻落实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深入分析农发行闽侯县支行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不足和短板,二是立足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确定具体可行的政策方案。 一、我行服务乡

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农发行的使命职责,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如何贯彻落实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深入分析农发行闽侯县支行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不足和短板,二是立足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确定具体可行的政策方案。

  一、我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不足和短板

  (一)从发展理念看。我行在过去20年拓展“三农”业务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牢固树立起了粮棉油封闭运行管理理念、审慎经营商业性贷款理念以及支持政府融资项目大开发、大投放的规模化发展方式理念等。对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这些理念已不适应也无法引领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谋划中国农村巨变的蓝图,我行的发展理念需要深刻嬗变,要立足高质量融合发展理念,树立“大粮仓、大农业、高效配置、生态平衡、全面振兴”等梯次推进的发展思路,以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重塑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大局。

  (二)从发展站位看。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向农业农村倾斜,既要做大做强“三农”经济,更要以农民为主体地位、以发展振兴乡村事业为着力点,我行要从过去的政府站位转变为立足农村、农民的站位,从新的站位去思考和探索发展改革路径。近年来,我行在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支持扶贫攻坚的发展中,深化与政府在民生重点领域的项目合作,信贷资金投放逐步形成投大不投小的“一肩斜”现象,在当前规范政府举债融资的新政策下,业务发展进入瓶颈,我行的政策性优势还无法与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有效契合,发展转型较为艰难。

  (三)从业务层面看。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揽括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振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行必须拓展新领域新业务、创新融资融智融志模式。我行目前主要业务包括两大类型,即县级储备粮政策性贷款、以地方政府为依托的土储、水利、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等地方重点领域项目贷款,贷款业务原则上遵循“放得出、收得回、有收益”。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扩张过快,不良贷款双升,发展形势严峻,致使我行党员干部在业务风险加大的形势下固守传统性、风险性小的业务,不敢闯、试新领域业务,由此我行存在业务层面单一、发展延伸面窄、发展转型上阔步小的短板,与党中央顶层设计未能完全对口。

  (四)从外部环境看。由于国际经济复苏乏力,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期,不确定因素、差异性因素、复杂因素众多,外部环境的影响对我行发展带来新形势、新挑战,我行处于业务发展突破期、防控风险攻坚期、合规管理深化期、脱贫攻坚冲刺期“四期叠加”的关键阶段,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是一场没有现成经验可学的长期艰难的历史任务,必然要求我行一方面要提升自身体制、机制的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起科学有效的基本制度框架和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转变发展思路、积极对接,在深度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出具调动城乡要素、激活乡村要素、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切实有效的具体方案。

  (五)从服务水平看。由于我行长期从事对公业务,服务国企、政府融资企业,对农情、乡情知之不多、了解不全,懂“三农”、爱“三农”、懂科技、爱科技的干部队伍紧缺,服务乡村振兴要面向乡村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扶持和服务,过去的做法经验不适合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不可避免出现“本领恐慌”、“知识短板”。加上我行电子化、网络化服务较商业性银行落后、单一。这些也都成为我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短板和不足。

  二、服务乡村振兴的几点意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我国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由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提出的,是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三步走”战略目标、与扶贫攻坚战等任务交织共维,统筹当前与长远发展、科学衔接的统一体系。

  支行作为地方政策性银行要清醒认识到服务乡村振兴是任重道远的任务与挑战,要结合当地实情,抓住乡村发展的薄弱点和桎梏,正视不足和短板,创新融资、融智模式,在探索与实践中把服务短板转为发展优势,切实扛起政策性银行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心骨作用。

  (一)明确职责定位。一是树立排头兵、主心骨意识。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农发行发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性作用,我行应当不负新时代新时期赋予我行的职责与使命,致力发挥好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主心骨作用。二是发挥协同攻坚作用。党中央同时要求银监部门加强监管、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发挥融资作用,我行应当加强与银监部门互研共鉴,与商业银行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坚持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攻下乡村振兴事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三是党员干部队伍要重新定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牵动政府、金融机构、涉农部门、技术指导部门、乡村农民、支农企业等社会多层面、多部门、多领域,这要求我行领导干部队伍要能多站位探索研究,既能传达好党中央发展理论,即上通“政气”;同时也能传播地方政府的良政新法,能宣传涉农部门、技术指导部门的科技创新举措,即政银技“协同合作”;还要能深入乡村、农村生产生活,向企业、农民、农户宣介政策、法律、文化等,走进工厂田间地头,了解乡村发展实情,即下通“地气”。只有能与地方政府、涉农机构、地方牵头企业、农民、经营主体心贴心融在一起、打成一片,才能触及问题焦点,打开发展局面。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情势下,我行的干部队伍的新定位是,既要跃升领导本领、专业本领,又要练就干部广、博、专本领结构,还要具备爱农、知农、支农的新科学领域知识,打造服务“三农”新型过硬队伍。

  (二)创新融资模式。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是人、地、钱、业。

  1.融智是振兴关键。我国过去40年改革发展中,二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外流到城镇,乡村陷入衰败局面,短期内无法逆转这一趋势。聚焦这一现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化最大限度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最关键的是让村民、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过去的改革发展是“政府企业铆劲干,农民农户瞪眼看”。乡村振兴是侧重于让农民、农户的创收创业激情和信心调动起来,即“富口袋”先“富脑袋”。一是我行可结合地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与地方政府、地方财政局、银监办、科研所等共同规划建立村民、农民现代农业知识培训教育基地的发展纲要,融合财力、物力、人力,投资专项教育资金,通过开办系统化、全面化、科学化的农业技术培训班、科技指导班、农产品开发培训基地等,优化农民、农户从业结构,让千千万万农民学成靠科学技术生产、养殖、开发的知识技能,逐步摆脱依靠体力劳动力吃饭的桎梏,充分调动和开发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让村民、农民以参与者的立场愿意出劲、出智,发挥创造精神,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型农民主体。二是我行可与地方政府、财政局、院校、科研单位共同融资创办大型科研、人才交流所,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任何一门学问都是学无止境,现代农业必须向现代科技要生产力,要让农民、村民学习不断档,让技术提供、师资提供不断档,就要创新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创造良好的薪酬条件、环境条件,让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进来。我行应积极支持农业科研人才交流基地创办,拉伸教育链条,推进农业现代化可持续性发展。

  2.向土地要产值。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历史,土地一直是农民的命根,是创富的主要来源。一是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既要始终把握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用途管制,又要充分利用“三权分置”,让农民通过土地资源获得应有利益。我行要在掌握当地常年闲置农房、空置宅基地精准数据下,发挥政策性银行主导作用,破解闲置、空置问题,通过加大扶持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民工下乡返乡创新创业,鼓励开办农家乐、民宿酒店等集养生、度假、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度假村等支持力度,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转变乡村资源浪费为利用激活土地资源要素。

  3.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发展。一是要精准实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产业兴衰要靠创业精神、市场氛围、自然禀赋来选择。近年来,各地政府在紧抓扶贫攻坚、决胜小康社会考核目标任务前,在政策托底、财政支持、金融扶持、考核任务下,发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精神,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科技产业,复制推广成功村镇做法,打响了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但也出现一刀切、一哄而上、“千村一面”的现象,造成产业发展活力不足。我行要注重分类,因村施策,体现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了解乡情再精准施策。对乡村里城镇化条件具备的村庄,要加大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信贷资金投放;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要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加大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的信贷支持;对条件差的村庄,要加大病险田地、内河整治、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农产品供应与批发市场等根本性建设需求的信贷投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二是要深挖产业潜力。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延伸农业产业链。我行要大力延伸粮棉油政策性业务,投放乡村“菜篮子”工程,丰富和激活乡村农产品、粮食优质优产开发建设,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对规模大、发展快、就业多、效益好、农民获利多的产业、行业、企业要加大信贷资金投放,以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要落实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推行“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政策,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业,加快推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三是推进农业高新区建设发展。2018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是首次通过国家层面系统指导的重要文件,旨在以科学创新、引入高端人才、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培育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来解决农业产业竞争力低的问题。为切实保障高新区政策实施,农发行、财政局、土地局、农业局为保障新区政策实施的“四大金刚”。我行要加强与这几个政府部门沟通协作,规划“一区一主题”设计方案,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原则,通过PPP、支农转贷、调动社会资金模式把信贷资金优先投放在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成果转移转化、发展用地上,扶持龙头企业、有机产品示范基地、产业基地、生产基地,以及水、电、路等配套设施设备全覆盖和全保障,切实让信贷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科技创新走,并对成功建成的示范区持续信贷支持,在乡村复制推广,以示范区带动多个乡村地区科技创新、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变美。(施宜)

责任编辑:wangke
首页 | 头条 | 展会 | 科技 | 产经 | 行业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全国